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的教师教育人才需求,培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和育人情怀,拥有扎实的教师教育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及管理能力,突出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能够在中小学等相关教育领域从事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教育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培养目标预期:
1.拥有高尚的师德师风,树立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操守,具有积极正向的教育情怀与价值观。
2.系统掌握教育学科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深入理解教育教学规律,为教育实践筑牢理论根基。
3.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涵盖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能灵活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4. 具有教育研究意识与终身学习能力,能够紧跟教育发展前沿,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升专业素养,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秉持“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的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系统化学习教育学科基本理论和教育教学专业知识,进行课堂教学专业技能与方法的训练,提升教育教学相关工作的能力。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养和能力:
1.师德素养高尚,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时、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具有教育教学能力。掌握学科教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能够依据所教学科课程标准,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
3.能够进行班级指导和综合育人。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方法,了解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规律,理解学科育人的价值,能够结合学科教学开展育人活动。
4.具有反思和沟通合作的能力。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进行主动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
三、招生对象与条件
大二及以上全校各专业有志于从事中小学教师工作的学生。
四、学分与证书
总学分为10学分。学生在本科毕业或结业离校前,修读完成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且成绩全部合格,获得相应学分,学校颁发微专业证书。
五、指导性教学计划进度表
“教师职业素养”微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进度表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学时分配 | 课程性质 | 考核方式 | 开课学期 | |
理论 | 实践 | ||||||
教育学基础 | 2.5 | 37.5 | 32 | 5.5 | 必修 | 考查 | 春季学期 |
心理学基础 | 2.5 | 37.5 | 32 | 5.5 | 必修 | 考查 | 春季学期 |
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 | 2 | 30 | 25 | 5 | 必修 | 考查 | 秋季学期 |
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 | 2.5 | 37.5 | 30 | 7.5 | 必修 | 考查 | 秋季学期 |
微格教学实训 | 0.5 | 7.5 | 2 | 5.5 | 必修 | 考查 | 秋季学期 |
合计 | 10 | 150 | 121 | 29 | - | - | - |